犇!东兴法院张祯奇同志被评为全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
近日,自治区党委、人民政府下发《关于表彰全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决定》,东兴市人民法院张祯奇同志被评为全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。
青丝如雪终不悔
全心全意谋发展
2018年4月张祯奇同志被选派到东兴市建档立卡贫困户最多的村——江平镇黄竹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。黄竹村群众、贫困户或许记不全他的名字,但是满头的白发是他最明显的标志,白发、红衣活跃在黄竹村的每一个角落,贫困户亲切的称之为“白发书记”。
驻村后,他全身心扑入扶贫工作中,与党员、干部同吃、同劳动;他脚踏实地、心系群众,解百姓之忧,排群众之难;他坚持党性,身体力行带领村“两委”干部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为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、脱贫攻坚做出了突出贡献。
经过两年多的驻村帮扶,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18户553人于2019年全部实现脱贫。
用心扶贫
摸清底数 搞清楚要扶谁
针对贫困户情况不清的问题,张祯奇同志首先从厘清贫困人口数下手,把国扶系统中不应录入的无户籍或户籍错漏人口剔除出去,共剔除人口3户4人。
其次针对母亲为越南籍或未婚先育等无法上户口的小孩,通过验DNA认定的方式为其上户口,累计为9户14人解决入户问题;再次为符合条件的6户8人补充登记。清底数后,黄竹村国扶系统数据正确,建档立卡贫困户118户553人。
找准短板 弄明白重点扶谁
黄竹村残疾人口多,未办证的残疾人口也不少,驻村以来,他注重摸排贫困户中残疾未办证的情况,共为29户31名残疾贫困人口办理残疾证,使残疾贫困人口得以享受更加精准的帮扶政策。
因人施策 明确如何扶
对劳动力充足户,鼓励介绍外出务工;对无法外出务工的,相应给予生态护林员、保洁员、百香果基地务工等措施保障;对无劳动力户、残疾户,给予低保救助和特困供养救助。充分利用公益性岗位,向人均收入4000元以下家庭倾斜,使全村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全部达到5000元以上,杜绝返贫现象发生。
因村制宜 确定发展方向
针对黄竹村集体经济来源单一、收入严重不足的情况,张祯奇同志与村“两委”班子实地走访致富能手,咨询老党员、老干部,结合“5+2”产业,经过一个多月的考察,从村情实际出发确定黄竹村提高集体经济的方法。
精心谋划,打造百香果基地,以点带面带动贫困户产业脱贫,改变以往简单入股的模式,大胆种植52亩百香果,在资金紧缺、经费不足的情况下,他与村干一起种苗、施肥、喷药到牵蔓,四个多月来精心呵护着每一棵果苗。2019年、2020年百香果基地共收入7万元,极大促进村集体经济收入。
用爱驻村疫情期间化身“快递员”,为群众传递温暖
2020年春节,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国上下都瞬间按下暂停键,受隔离管控措施限制,公交停运、道路封闭,贫困户无法购买生产生活物资。
了解到这一情况后,张祯奇同志主动承担起了“快递员”的角色,帮助贫困户购买油盐、大米、肉类、蔬菜、兽药等物资,特别是Ⅰ级响应期间,主动驾车带贫困户到外地买药,确保贫困户能够正常生产生活。
舍小家为大家,为脱贫攻坚收官战坚守岗位
驻村期间,女儿、儿子先后于2018年、2020年出生,特别是在2020年工作队员延期收队文件下达时,更是让张祯奇同志进退维谷。看到受疫情影响而收入不稳定的贫困户,一边是1岁多的女儿及还有3个月临盆的妻子,他进退两难、夙夜难寐。最后在妻子的含泪支持下,他毅然选择了继续留任。
青丝如雪终不悔、为伊消得人憔悴。张祯奇同志与千千万万的工作队员一样,既平凡而又不凡,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为人民谋幸福。